李扬:数字经济助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中国的数字经济经历过去二十年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业态和模式不断出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GDP总量约四成,增速世界第一。不可否认,由于前期缺乏一定的监管,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发垄断、数据治理、消费者保护方面等,这些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引来了一轮针对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的专项治理。

        近2年多来,我国在平台经济监管规制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反响是积极正面的、公平竞争秩序也稳步向好。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表明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竞争力提升重要的引擎。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可以说,数字经济政策托底、预期向好的信心不断增强,数字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数字经济仍存在短板,整体而言“大而不强、快而不优”。聚焦在我们引以为傲的金融科技领域,我国的领先地位也并不牢固,正面临着美国、欧洲、甚至印度的挤压和追赶。所以,针对数字经济,特别是金融科技,下一步我们我们最需要的是凝心聚力谋发展。

        一是发展需要监管部门和政策当局的细心呵护和耐心指导,同时也需要金融科技企业的严格自律和规范运作,二者之间需要要“协同共建”。如果监管政策完全由监管部门制定,可能会让市场机构不敢创新,畏手畏脚。如果监管机构放任不管,完全由市场机构去盲目探索,又可能会产生不可控的风险隐患。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去避免,作为金融创新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模式,应该也有更多的创新理念。是否可以讨论“协同共建”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监管沙盒”,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为创新提供安全场域“跑跑看”;同时,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需要保持良好沟通,避免“一厢情愿”。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应该主动提高创新业务、算法模型、数据处理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改善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做到“毫无保留”的向监管部门“敞开胸怀”。

        二是大胆鼓励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与科技合作的本质是信息科技进步带来的金融业务的社会化分工。金融机构核心职能是进行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并为风险决策承担最终责任;科技公司依托数据和技术优势专注于服务金融业务的某些环节,这些环节具有鲜明的数据、算法、算力特征。在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规范管理、明晰风险责任边界的基础上,鼓励双方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积极探索多种数据共享模式,充分释放和放大数据的价值,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金融行业具有天然的数据属性,随着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发展,丰富的数据成为精准决策、风险管理、高效运营的基础,但是中小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缺数据、数据能力不足的困境,建立多元、安全的数据共享渠道的需求强烈。在目前征信机构作为数据流转枢纽外,探索建立更多样的数据共享、分享和使用机制,构建跨主体数据安全共享平台,更好的释放和放大数据的价值。

        四是注重“硬核技术”的自主研发,为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鼓励金融科技公司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出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迭代,打造具有前瞻性、竞争力、可商业化运营的科技产品,持续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夯实技术托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五是大力支持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的用户和市场,以此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治理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将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全球竞争力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输出中国标准、打造国际品牌、搭建全球生态,充分运用国外和国内“两种资源”,提升金融科技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战略指引,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寻求钥匙。

        六是扎实推进平台经济和金融科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着力在支持小微企业、扩大内需、乡村振兴、ESG和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健全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保障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支持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科技通过在金融服务各环节的“提质增效”,可以 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

        2021年12月,《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作为金融中心专项规划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为新时期成渝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千年商都”的成都,商业氛围之浓厚,拥有独特丰富、高度集成的消费文化,“生活城市”“公园城市”“休闲之都”成为成都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深厚底蕴。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舞台,数字经济又会反过来支持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同时,消费和金融密不可分,扩大消费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成都消费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为消费金融、个人金融以及围绕着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小微商业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以真实消费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是有场景的,即有利于风险防控和监管,也符合中央的发展方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之一。2015年11月1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实验室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2020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成立课题组,建设中国金融科技数据库,并策划金融科技燃指数系列成果,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指数论坛和《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就是标志性学术活动和代表性成果,不仅获得了学界、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还获得了国家高端智库报告奖。

        《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从2021年第一期发布开始,每年都会召开一个发布会,并每年选取一个重点区域进行专题研究。2021年第一届发布会,重点选取北京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2022年第二届发布会,重点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进行重点研究。

        今年,我们选取了成渝地区,重点去挖掘和分析成渝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和经验,这也是看到了成渝地区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值得对外宣传和推广经验。

        在我看来,金融科技指数研究和数据库的建设有五个重要意义。第一,能够让我们更了解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到底发展的如何?在全球的地位怎么样?第二,能够直观的展现出中国各地金融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差异,让地方政府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在全球视野下能够为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对标素材和样板,案例库、资料库都是丰富的、可挖掘的宝藏。第四,能够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细颗粒度的监管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风险、预警风险和判断风险。第五,能够为学者们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据我了解,目前围绕金融科技发展程度的指标还很少,维度仍然很单一,我们的金融科技数据库的建立就是要弥补这个不足,也为学术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贡献。

        最后,在祝贺研究团队取得好的成果的同时,也感谢合作伙伴和合作单位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和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持续为中国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力建言献策。我也希望研究团队继续做好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大地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

        最后预祝“首届成渝金融科技论坛”圆满成功,也期待下次再有机会能够现场参加。

        谢谢大家。

2023年5月23日 09:07
浏览量:0
收藏